生命科学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4人。
主要研究方向:
①突触传递和信号转导;
②感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
③脑的高级功能;
④神经发育和老化的基因组生理学。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1项("脑功能及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项目3项。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进展、脑的结构与功能--视觉信息处理的脑机制。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
在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学继续深造或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或在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科研、开发或管理工作。
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简况
姓 名 | 主要研究领域 | 所在院、系(所) | 办公电话、Email地址 |
杨雄里 | 应用电生理、免疫组化、药理等技术,在不同层次上阐明视信号在视网膜神经元回路中的传递、调控及其机制 | 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 021-55612874 |
赵志奇 | 痛觉与镇痛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感觉信息处理 | 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 021-65643729 |
寿天德 | 视觉信息处理的脑机制;眼内压与视觉功能的关系;不同视皮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视觉发育的受体机制 | 生命科学学院 | 021-65642355 |
李葆明 | 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前额叶皮层的认知功能 | 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 021-65643758 |
张玉秋 | 在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各个层次上研究疼痛的感觉和情绪特征,特别是痛的情绪体验和痛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 | 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 021-55522878 |
孙安阳 | 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 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 021-54237468/54237469 |
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
本专业以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生的培养基地。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6人。
主要研究方向:
①脑损伤和脑保护机制
②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基础研究
③脑高级功能的突触调控机制
④针刺治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⑤脑疾病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
6)睡眠与失眠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教育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及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上海市多种人才计划项目,主要包括"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研究"、"脑重大疾病蛋白质组学","细胞定向分化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等项目。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及何梁何利科技奖等10余项。本学科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广泛科研合作,聘请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毕业的博士研究生3次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次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各学会的青年优秀论文奖。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神经生物学、高级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实验、生物图象分析处理技术、医学电子技术基因生理学,转基因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理论与技术
毕业生去向:
主要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以及生物和制药产业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简况
姓 名 | 主要研究领域 | 所在院(医院)、所 | 办公电话、Email地址 |
孙凤艳 | 脑损伤和脑保护机制 | 上海医学院(基础) | 021-54237652 |
陈 俊 | 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和脑保护的分子机制 | 上海医学院(基础) | 021-54237395 |
朱粹青 |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诊治基础研究 | 上海医学院(基础) | 021-54237224 |
郑 平 | 脑高级功能的突触调控机制 | 上海医学院(基础) | 021-54237437 |
黄志力 | 睡眠与失眠的分子机制及睡眠调制物 | 上海医学院(基础) | 021-54237479 |
徐 平 | 1.调控基因功能的前体mRNA剪接机制 2. 调控人类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转录机制。 | 上海医学院(基础) | 021-54237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