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6人。
本专业主要从事基于深厚数理基础的创新研究,表现为经典基本问题研究上的循序深入以及现代新兴研究领域上的开拓。具体涉及湍流生成机制、计算流体力学、水波理论、生物流体力学、交通流体力学、风工程以及流固耦合与运动稳定性等方面。
主要研究方向:
1)复杂流动机理
2)计算流体力学
3)实验流体力学
4)生物流体力学
5)流固耦合与运动稳定性
6)水动力学
近年来主要的科研和工程应用成果:
在湍流生成机制方面,以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逐步形成新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近年来发表论文多篇,研究工作具有一定影响。湍流实验室能进行多种经典开放流场的实验研究。
在计算流体力学方面,主要涉及用多种数值方法对空泡形态演变及其所诱导流场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其运动学及动力学机理。现已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考虑表面张力的固壁近旁单个和双个空泡时空演化的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Physical Review E。
在水波理论方面,系统开展船行波的理论研究,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专著有《高等工程数学》和《水波引论》,并已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无限水深瞬态船行波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Physics of Fluids。
生物流体力学是我校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传统优势学科,我校是国内生物力学研究的主要骨干单位,并正和国际学术界开展广泛合作研究。在脑循环动力学和人体经络的科学基础研究,中医推拿机理、心脑血管系统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生物流体力学机理,生理系统的调节与整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类):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数等奖项。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攻关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国家973专项等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近年被SCI, EI收录5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著上海市高校“九五”重点教材《力学与现代生活》一本;《人体经络的科学基础》被列为复旦大学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交叉学科。
在流固耦合与运动稳定性方面,主要开展流体力学与力学中其它研究领域的交叉研究,涉及我系大部分博士生导师的工作。主要有油膜力力学建模及其非线性分析、充液转子运动稳定性、流体诱发振动、水中智能机器机理,飞行力学与控制等。本方向学术梯度完整、力量雄厚。多次获国家和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973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资助。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高等连续统介质力学、计算力学方法、力学中的数学方法、计算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湍流概论、水动力学、流-固耦合振动等。
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力学、航空航天、机械、建筑等领域或相近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也可在工程设计部门从事工程分析和设计计算工作。
流体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简况
姓 名 | 主要研究领域 | 所在院、系(所) | 办公电话、Email地址 |
张 文 | 流固耦合、运动稳定性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2741或65643390 |
郑铁生 | 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转子动力学,结构动力学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65642060 |
陶明德 | 水动力学、生物流体力学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2740 |
张慧生 | 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2741 |
许世雄 | 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非线性科学,流变学及一般力学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3813 |
唐国安 | 流固耦合,数值仿真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2743 |
丁光宏 | 流体力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2744 |
霍永忠 | 新材料力学问题,多场耦合与多尺度模拟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55664171或64437769 |
林逸汉 | 固体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材料动态响应,粘弹塑性理论及应用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2745 |
金吾根 | 固体力学、计算力学方法,材料动态响应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4283 |
艾剑良 | 飞行力学和飞行控置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55664557 |
马建敏 | 流固声振耦合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021-65643810 |